全国咨询热线0731-82285689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是沁源发展的优势。沁源县全面践行“两山”理念,沿着绿色发展道路砥砺奋进、开拓前行,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绿色,成为沁源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抗战时期,沁源8万军民在中国党领导下,将日军围困在几个据点内,日袭夜扰。同时,采取伏击战、夜袭战等多种战术,粉碎了日军的一次次扫荡,取得了围困战全面胜利,创造了“沁源围困战”这一辉煌战例。
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在《向沁源军民致敬》社论中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模范沁源”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再立潮头、再建新功,是沁源县委思考的重大课题。
沁河沁源段生态综合治理,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民心工程。
沁源作为煤焦产业大县,主导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随着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国家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生态环境对煤炭开发的约束越来越大。
沁源县委将促进煤焦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作为沁河沁源段生态综合治理的重头戏,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为统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走进沁源县经开区,山西通洲煤焦集团产业园新区内,一排排新厂房整齐排列,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
山西通洲煤焦集团,是一家集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化工、旅游开发、物流、三产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始建于1983年。现已形成依托煤、延伸煤、发展煤、超越煤的煤——焦——化——电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资产总额100亿元。
近年来,该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坚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企业从内部管理出发,根据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针对公司实际,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形成管理方案,层层细化分解,纳入企业一线管理,使公司环境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
——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领导组和安全环保部门,在下属生产单位各职能部门配置专职或兼职环保管理员,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岗位环保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采用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同时还进行多层次环保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岗位练兵竞赛活动,使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建立应急救援组和环保应急小分队,制定应急控制程序和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了全体员工对突发环保事故的应变能力和抢险能力;
——对部分环保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环保设备设施预防性检查、检修和保养,提高环保设备设施完好率和除尘效果。
——2019年,通洲煤焦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179万吨/年综合煤化工项目及配套1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天然气联产1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该项目是集团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配套的备煤全封闭贮仓、精煤粉碎布袋除尘器、烟气干法脱硫及低温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布袋除尘系统等15台除尘设备已投入使用,这些功能各异的除尘设施确保了粉尘、煤尘达标排放。
——投资近6亿元,新建3套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分别是2×100m3生化污水处理站(采用工艺隔油池/调节池+AB强化预处理+缺氧+好氧+二沉池+BDS脱总氮+HOK生物硫化床+混凝+OAT深度处理系统)、200m3超滤+反渗透清净下水中水处理系统、500m3熄焦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化水蒸发结晶提盐,生成循环水和锅炉用水,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企业改善厂区周围环境,以厂区内外道路及周边矸石山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绿化硬化工程,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优化厂区绿化布局,本着适地种植、外形美观、行列整齐的原则,对厂区进行全面绿化,栽种苗木,现已完成新焦化和LNG合成氨厂区公路沿线、生产区主干道树木的种植工作,共计种植苗木2000余株,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
——对厂区内外不平整区域硬化,对道路破损路面重新铺设修缮,定时清扫洒水,确保无扬尘,今年以来硬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
——开展矸石山绿化工程,按照“平面造地、立面造绿、梯次种植”的思路,有重点、分层次对洗煤厂矸石山进行绿化、美化,目前已栽种油松、柏树等苗木6万余株。
近年来,沁新集团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主要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下足了大功夫。
在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各企业均设置环保管理部门,并聘请了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对环保设施运行、现场环境整治、运行台账记录、环保手续办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各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在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集团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强化从生产、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污染物治理和防范措施,完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强化公司环保管理,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明确各企业环保专(兼)职科长、脱硫车间主任实行双重管理的通知》《环保工作量化管理考评实施办法》《沁新集团环保职责履行检查处罚办法》《储煤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实施重大风险安全包、保责任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创建绿色企业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将环保工作细化、量化到基层单位,纳入到每个岗位的考核内容,实现了层层环保考核和责任落实制度,使集团各企业的环保工作得以深入贯彻落实。
——水污染治理。对园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提标扩容,保障园区内矿井水、生活污水全部经过处理并实现分质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及水资源重复利用。其中,矿井水通过管道排至各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回用于井下洒水灭尘及选煤厂生产用水,实现了选煤厂洗选原煤清水耗量为“零”的目标,形成了“矿井水—洗煤—水处理—循环水”的污水处理循环体系。园区各企业生活污水通过管路送往集团新泽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统一处理,处理达标后全部用于煤矸石热电厂冷却用水。
——规范各企业雨水收集池及雨洪排口建设工作,实现了对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及处理,避免初期雨水外排对河流造成污染。
——对照《长治市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分年度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实施了集团特种焦制备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对脱硫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生产工艺、清洁运输、监测监控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严格控制焦炉烟气,达到了排放标准。
——组织实施涉煤企业建设煤棚工程,包括新源煤矿、特种焦制备公司、选煤公司全封闭储煤/焦棚的建设,有效遏制了煤尘外扬现象,减少无组织扬尘排放,避免因风雨天气带来的扬尘、流失问题,对改善厂矿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了集团范围内部分裸露区域的硬化工作,大幅缩减了裸地面积,并增加了洒水车、吸尘车等设施的配备,对各厂区和路段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洒水抑尘,显著减少道路扬尘。
——增加国Ⅵ排放标准道路运输车辆及国Ⅲ以上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有序推进移动源污染物治理提质提效。
——煤矸石热电厂进行了全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实现了热电联产,利用选煤过程产生的洗煤矸、尾煤等物料作为燃料,将工业固体废物转化为电能与热能。
——环保建材公司以煤矸石热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生产矿用砌块、喷浆料、建材标砖及路面砖等,实现了煤矸石的有效综合利用。
——集团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对脱硫除尘设备脱硫废渣、除尘粉进行了利用,生产矿用建筑材料及高性能喷浆料,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矿建工程及地面建筑工地。
沁源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煤焦企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坚持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道路。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是绕不过的课题。
我省肩负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使命。为此,在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中,沁源县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着眼“链”式发展,探索绿色转型。
面对传统产业链层级较低的困境,沁源着力锻造长板,培育“链主”,发挥其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牵引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必须聚焦科技赋能,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在减碳增效中稳进提质。
煤炭是大自然赐予沁源的财富,煤炭产业也是沁源经济的支柱产业。继续按照“ 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对标先进、依托科技进步,减能耗、强安全、降成本、增效益。沁新和通洲两个企业在全省很典型,根据不同的煤种,通过科技附加,沁新集团把产品做到了极致,生产的铸造焦是国家工信部命名的冠军产品;通洲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吃干榨尽。这两个企业都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充分占有市场,符合我省的煤焦企业转型方向。
全县煤焦企业强化校企合作,“上探”学沁新,向科技要质量;“下延”学通洲,向科技要产品;清洁学祥源,向科技要环保,以此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沁源的矿产资源是煤、铁、铝伴生。铁是贫铁矿,不具备规模开发利用条件,如何利用好煤、铝,如何立足煤、铝能源资源优势,用好煤炭资源产业收益,建立有效机制,把能源资源领域积累的宝贵财富,更好地用于培育转型新动能,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尤其是铝矾土矿,含铁、钙成分较高,适合发展铝工业和研磨材料。
沁源县是工信部探矿的试点县,全省共有12个矿,其中3个在沁源,已探明的储量有1亿吨。另外,探测到的铝矾土矿也很多。未来,铝矾土矿可以形成沁源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沁新兴煤业、汾西正新和善煤矿两个企业,已具备“探转采”条件,现阶段正在积极推进,驱动铝矾土下游产业发展。
把现有的风电、光伏电和新建的抽水蓄能结合起来,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黑色向绿色转变。120万千瓦抽水蓄能、1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推进中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占比,打造全国整县域绿色低碳生态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开工建设开发区200兆瓦独立储能项目,新能源消纳能力逐步提升。
以推动黄河流域沁河源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快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价值实现推进”六大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产坚持特优战。